Carey Island

 

Carey Island

今年头,还在434住得我,应友人之邀,载了她到这位于巴生港口 (Port Klang) 于南的小岛,Pulau Carey(凯莉岛),这岛名应该是英国人统治时留下来的。本来到 Pulau Carey 的远足记录是在以前要写下的,后来不知怎的没写,是最近整理空间的相片,看到才想起,因而迟至现在写上了。一般上,我是不会去这样的地方,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座小岛。因为晴(Haridasi)的缘故,才会来这一趟。她是因为要准备关于原住民(Orang Asli)卫生福利的研究和硕士论文而行,我则刚好有空,也好载她过去看看。

有时想想,原住民和土著(Bumiputra)的分别,其中的关系,总让人觉得吊诡。关于她的论文题目,并不是很清楚,不过还记得那时有和她谈过关于她的硕士课程,学费确实是一个问题,幸亏获得奖学金,但生活费和研究上的费用还是得要自己想办法,还记得那时她是在几经艰难的情况下才能以分期付款买到一架两千元的手提电脑来写论文。我相信,她的坚持和决心一定能顺利完成这论文。Haridasi,你一定行!对于学术或研究,曾经期盼的我现在却觉得那么遥远,以往的梦想也不知躲到哪?有一天,我会找回。

出发当天,我那小小的鼠鹿除了载满人外,还被晴将后车厢塞满了一包包的二手衣物,甚至连前座放脚处也堆叠着层层的碗碟。满腔热情的晴看来还想再塞些容器什么的,我却在担心我那极度超重的小鼠鹿是否能安全抵达目的地。这些都是要拿给小岛上的原住民的,可想而知他们的物质是多么贫乏。小岛距离PJ约有一小时的路程,有一条桥连接到半岛上的小镇。路途上,听述关于小岛原住民马美力族(Mah Meri)的生活。

在这座比新加坡大一点的小岛,通讯并不方便,有架电视机已算不错。一星期里,他们会到小镇一两次以便添购日常所需。在接近小岛的途中,晴还买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给他们。进入了小岛后就是一条笔直崭新的柏油路,路旁是一大片的油棕园,皆隶属于Golden Hope Plantation公司,可以看到路旁的一座有关公司硕大的建筑物。不久,我们到了一个小村(Kampung Bumbun),晴之前因为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收集资料在这住了两个月,和村民从陌生到可以打成一片,确实不易。哈哈,他们还为她取了一个当地的名字,Tenggie,意为阳光。

一到步,我们把车上的衣物分给四周的村民。过后,则拜访晴当时住的家庭。一间简陋的木屋,是政府帮他们建的,屋顶为白锌板,稍觉闷热,里面可说是家徒四壁,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电器,厨房则嫌有点脏,我们就这样坐在地上聊天。他们的生活如基本设备和卫生意识是比以往进步了。但,敷衍的建筑,听说他们家最近开始漏水。男主人在他的雕刻坊里干活,一座座精美的雕刻,当时他正在雕刻着一尊船锚精灵,Moyang Sauh (Spirit of the anchor),需为时两个星期完成。这些精灵是他们以前住在森林里的传统神话,后来他递给我一本有如电话簿般厚的书,图文并繁,是外国学者对马美力族传统神话的学术研究,一页页的可看到各种精灵(spirit)的神貌,这也是他赖以雕刻的根据。一般上,村民多以雕刻或编织为主要生计。这村子是有名的手工艺品村(Kampung Kraftangan),许多游客都会到这里购买手工艺品。

我们都以马来语沟通,当然,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文化,只是不知在同化的政策下能否保存,他们当然也不喜欢这样的事,颇为反感。后来,去参观他们的编织坊,编织是这里妇女的职业,见到他们正在烘亚达(Attap)叶,这是编织前的准备过程。旁边是他们常聚会的小亭,附近和晴熟络的村民也来到这,热情的村民以简单的茶水和糕点招待我们。哈哈,聊天时,他们竟拿下了晴的电邮,说以后可到镇上的网咖和她通电邮。

意外的,后来竟遇到她的一位在大学里当讲师的朋友,她是和男友刚从海边走过来这看艺术品。就这样,大家拍了一张合照。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暗,我们没去到当地著名的海边,就回了。回途中,在那依然崭新笔直的大道上,听说当时政府征用这土地时,是以土地上的大树数量和价值来偿还给当地原住民,不是以土地面积和损失的价值来计算而觉得奇怪。这岛的大部分面积已被政府及其牟利机构给吞噬,又有谁能为这里的原住民诉求他们本来的权益呢?这旅程让我认识到大马另一“原来就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族群的生活困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取消柴油津贴

在 Notion 创建 Habit Tracker

DJ和尚 (NewJeansNim)